在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传媒学院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一股力量,始终引领着我们前行,那就是我们的党建力量。自第一届党代会以来,传媒学院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发展“第一要务”,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积极探索“党建+专业”“党建+项目”“党建+思政”“党建+服务”等模式,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学院的办学理念、治理体系以及育人教育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先行后知,知行合一
学院紧跟数字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发挥专业优势,围绕新文科理念,坚持OBE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重点、以项目为支撑,积极打造“传媒+文旅、传媒+文博、传媒+文创”为一体的“文旅文创”专业群。
传媒+文旅:传媒学院与郑州文旅、济源文旅、惠济文旅展开深入合作。
传媒+文博:学院与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二七纪念馆、郑州博物馆、郑州纺织工业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大河村遗址、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合作,通过制作图文、海报、视频等,为博物馆进行新媒体的推广和宣传。
传媒+文创:学院与王屋山、五龙口等景区展开合作。学生通过实践,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提炼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符号,创作文创产品,为景区进行品牌营销传播。
搭建“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改革新途径,把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打破专业界限,打破校企界限,让想成才的学生一定成才。目前,学院已成立10个工作室,与20余家企业展开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共有400余名学生参与,围绕新媒体发展,针对岗位需求,对标职业能力,以成果导向理念引导教学改革。
思政育人,培根铸魂
学院党总支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主题多元化、内容广泛化,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双轮驱动。目前有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1门,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3门、课程思政教改项目3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坚持“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入黄河文化,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通过院领导讲党课、讲思政课、观摩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等形式,着力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持续改革
在学院党总支的高度重视与引领下,学院始终坚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各专业对接岗位能力需求,重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习成效,提升教学质量。其中《AI赋能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知识图谱建设》获得河南省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案例。
学院积极推进一流课程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另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技能大赛,切实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其中荣获郑州市教学系统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郑州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特等奖、河南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河南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河南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多项。
教师立足教学,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研项目,获批河南省重点教改项目、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教改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改项目,共计20余项。教研项目反哺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促进学生融通、跨界、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才耀传媒
学院打造以“产出”为导向的学习平台,基于平台组织教学,优化知识路径、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品质。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学以致用,积极参加学科赛事,成果斐然。在学院党总支的带领下,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接地气的新闻传播人才,他们在各自的赛道上发光发热,展现了传媒学子的风采和实力,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随着媒体快速发展,学院积极转型,组织教师前往武汉、广州、深圳等地参加新技术培训,到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工学院、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等展开调研,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学院组织各专业学生到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长沙进行实习,校内教师与业界导师全程指导,使学生深入了解行业需求与就业痛点,开阔视野、强化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院组织各专业学生到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大河报、豫视频)、河南省共青团全媒体中心、郑州市共青团全媒体中心及河南本土新媒体头部企业及电商直播基地,进行认知实习,对接行业发展方向与学生实习实践。
学院推进专业融合,一是各专业通过工作室项目进行专业融合,专业之间发挥所长、互相学习;二是各专业学生联合参赛,以赛促学、学赛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连续五年获全国优秀院校奖(2019、2020、2021、2022、2023),获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46项,省级一等奖99项,二等奖292项,三等奖408项。
2019年-2024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0余项,国家级立项3项,省级立项8项,市级立项5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奖26项。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3项;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配音艺术节获国赛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经典诵读,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国家级奖项中,摘金夺铜。第八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入围复赛14件作品,获国家级优秀奖1项。
服务地方,助力区域文化发展
传媒学院党总支坚定不移地把服务地方作为学院长远发展的重要方向,发挥学院专业优势,深度融入并服务地方发展大局。服务学校,与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纪委、校史馆、校友会、校团委合作,参与其新媒体账号运营,并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拍摄录制工作。
服务惠济区融媒体中心、文化旅游体育局、社治委等。学生深入迎宾路街道,金杯社区,以短视频方式记录邻里趣事,以文艺演出形式传承黄河文化。
学院与河南报业集团(顶端新闻、大河报、豫视频),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生活事业部融媒体产品中心合作;与大象出版社合作,进行音频录制、短视频创作工作;联合郑州市教育电视台,推出特别栏目“云探校”。
服务学校对口帮扶单位扶沟县开展乡村振兴工作、郑州市党史馆开馆讲解工作,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党建引领聚合力,培根铸魂赋新能。传媒学院将继续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培育更多党和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杰出传媒人才为使命,持续深化教学课堂改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跨界发展,助力区域文化发展,以高质量党建谱写新时代教育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