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初心 抗“疫”前行
——记驻校辅导员郭雯的一天
十月以来,面对突然紧张的疫情防控形势,我校开启闭环管理模式。期间,特殊教育学院辅导员郭雯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主动要求驻校值班守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与学生心连心,同呼吸,共抗疫。特殊教育学院辅导员郭雯用敬业诠释了责任与担当,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了灿烂的晨光,辅导员郭雯老师迎来了新的一天。
6:30
闹钟响起,每天睁眼第一件事,拿起手机查看消息,看是否有新的工作安排,是否有学生发来了信息,梳理各项通知,整理今日工作安排,确保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
7:30
餐厅吃早餐,一边吃饭,一边不时地查看是否有新的工作消息,提醒学生们天气转凉,注意增加衣物,外出记得正确配戴口罩,扫场所码,宿舍多通风,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配合好学校防疫工作等。
8:00
坐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后,开始发消息提醒学生按时健康打卡,网课不要迟到,督促按时完成核酸检测,并上传核酸采样电子凭证,提醒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等等,各项通知的编辑发送拉开了一天工作的帷幕。

9:00
今日是特殊教育学院志愿者团队值班,郭雯先到校园各值班点巡查一遍,叮嘱各卡点志愿者要认真负责。然后参与到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中,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秩序,严格按照学校防疫要求,队伍保持两米以上安全距离。还和志愿者一起准备核酸检测器具,期间还不时地发消息叮嘱学生们尽快完成核酸检测。

维持核酸队伍秩序

整理核酸采集工具
11:00
认真检查学生们的核酸检测电子采样凭证上传情况,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学生逐一沟通,确保每次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不漏一人。11:40按照学校的“三进”要求,到餐厅和学生们共进午餐。一边用餐,一边询问学生们近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叮嘱学生们要严格遵守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制度,提高疫情防控意识,保持良好心态,做好自我防护,学业之余,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还嘱咐学生要勤俭节约,切勿浪费粮食。

与学生共进午餐
14:00
“今天胳膊好点没?红肿下去没?”“牙齿还疼不疼了?”“病痛缓解了吗?”每天这个时间是她与学生的谈心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关心和问候,每天与学生进行谈心,并详细认真地做好谈话记录,坚持学生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绝不怠慢,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思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从心里深切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

与学生开展线上谈心谈话
遇到学生请假外出看病,她便化身陪诊师,陪学生外出就医。为让家长放心,她通过微信、电话与家长沟通学生病情,让家长及时知晓学生病情,认真答复家长的问题,让家长放心。

带学生外出看病
19:00
郭雯老师的爱人是一名军人,长期在外地工作,家里两个孩子只能留给姥姥照看。守护学生的日子里,她忙于学生事务,每日只能通过电话、微信或视频与孩子进行短短的几分钟联系,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是一天里最幸福、最放松的时光。浅短的几句聊天拂去了一天里所有的疲惫。联系过后,她放下对家人的牵挂,又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

与两个孩子的聊天记录
20:00
“在宿舍吗?我过去看你们?”每晚这个时候,她或许会带着水果或生活用品敲响了学生的寝室门,与学生们聊聊家常,聊聊当下的焦虑和困惑,倾听每位同学分享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打开内心的大门,并细心地为学生们解开心结。

检查宿舍
22:00
今日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她终于能够躺在办公室的临时床铺上。脑子里回忆着一天的工作,梳理着当日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不间断的电话和微信消息不能让她休息,即便再困再累,都会耐心地接听电话,认真地回复消息,直到处理完毕。24小时的超长待机,从清晨到深夜,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8小时固定工作时间,这就是郭雯老师平凡而忙碌的一天,也是我校众多辅导员平凡而忙碌的一天。像郭雯老师一样,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地忙碌着,面对学生始终微笑着,从不向困难低头,在平凡的岗位上扛起了守护学生的重任,这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肩膀上担负着的初心和使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学生们成长中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