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团委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大力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团十九大精神,围绕“四工程一规划一清单”等共青团工作重点任务,在工作中逐步摸索出“两度、两感、两结合”六位一体的育人模式。通过结合专业、结合社会,保障活动持久度、覆盖度,提升学生幸福感、获得感,聚焦落实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把握功能定位,履行职责使命,推动共青团发挥政治功能,不断增强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为学校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做好党的建设、意识形态、民族统战工作
1.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共青团事业高质量发展。团委党支部严格按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按时开展“三会一课”、认真开展党员评议,保证团委党支部凝聚力。将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与党的第二批主题教育有机结合,以团支部为单位,全面深入推进组织化学习,做到读原著学原文。
2.保持底线思维,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按要求定期排查网络舆情和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持续深化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三审三校关。网站、新媒体账号做到专人专责。
3.认真落实学校统战工作各项要求。按照学校党委统战部要求,团委每年在团课中设置专题,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定时排查涉校非法宗教活动,联合统战部对学生社团进行年审评议,监督指导学生社团正确开展活动。每年召开学校团委工作会议,会议中领学党委统战部印发的民族政策读本,对学校团干部进行培训。利用团委微信公众号、部门网站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
二、工作作风务实,善于创新开展工作
团委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履职重点,聚焦主责主业,深化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用好第二课堂“指挥棒”作用,压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实践育人、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内校外、团内团外相衔接。
1.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创新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整合全校志愿服务资源,与惠济区团委签订框架合作备忘录。以“青年聚力 炫彩社区”工作项目为平台,提炼总结出“非遗进社区”“应急救护进社区”“关爱弱势群体”“科普小课堂”等子项目,不断迭代志愿服务项目内容,丰富活动内涵。因工作成绩突出,我校和金杯社区被团省委确定为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省级试点。团市委学校部将我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作为全市典型,向团市委书记班子做专题汇报。1个项目荣获市级志愿服务项目,7人荣获市级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2.创新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与省、市红十字会密切联系,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组织全校应急救护骨干进行培训,引进郑州市红十字会AED智慧服务终端设备1台,并签署维护管理协议。开展预防艾滋病主题活动和义务献血活动,共565人成功献血,献血量共计173500毫升。202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我校团委“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青年聚力 炫彩社区”工作项目被评为红十字青少年省级优秀项目。荣获“郑州市红十字会先进单位”“学校红十字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3.主动作为,承办、参与大型活动,提升学校美誉度。2023年整合学校优势资源,主动作为,参与省、市大型活动,提升学校美誉度。承办“百事校园最强音”河南赛区总决赛并获得冠军,选派选手参加“中国电信杯”郑州首届大学生音乐季、“情韵郑州,羽裳华服”2023汉服文化节、“纪法与青春”演讲比赛和主题征文活动等省、市重要活动获得优秀组织单位、一等奖1人、三等奖3人。
三、围绕学校工作要点,聚焦主责主业,圆满完成规划目标
1.强化思想引领,突出政治标准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主线,深入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举办团学骨干素质拓展培训。完成学生会组织全员培训,做到全覆盖。顺利举办第一次、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和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学生代表大会。
2.深入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我校连续4年荣获省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获全国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项目结项4个,省级优秀团队6支、省级结项2个,省级先进个人4人。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体现了育人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学校与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举办“京豫携手 弘扬红旗渠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讲好黄河故事 寻访中原文化”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获得“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荣誉称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屡创新高。我校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被央视、河南日报、郑州日报、河南共青团、惠济发布等媒体争相报道。
3.持续强化科创类竞赛育人功能。同步开展“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计划竞赛校级比赛。举办“挑战杯”优秀作品展,在四个校区进行巡展,通过优秀获奖作品的全校路演点燃全校学子科技强国的热情。通过选拔培育项目,初步构建国家、省、校、院四级竞赛体系。获奖率达93.7%,获奖比例为近5年新高。
4.扎实开展校园文化育人行动。举办“活力杯”校级共青团基础工作大赛,2个微团课作品进入省级决赛。在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获得4个省级一等奖、8个省级二等奖、4个省级三等奖、3个省级优秀奖的好成绩。开展学生社团文化节,极大地丰富了我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顺利开展学生社团年审,对社团进行评比表彰。其中,爱心手语社获得省级文明社团荣誉称号、国旗护卫队荣获省级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四、展望未来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一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收官之年,校团委将带领全校各级团组织聚焦主责主业,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紧扣“一体两翼、实践为要”的总纲,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入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深化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及时了解青年学生诉求,精准把握青年学生脉搏,切实走近青年学生,让青年学生成为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力,用好第二课堂“指挥棒”作用,整合校内优势资源,打造一批以社会实践、科创比赛、志愿服务、创业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团”字号精品项目。
今后,全校共青团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四高四争先”,实施青春铸魂、青春建功、青春关爱、效能提升和作风锻造行动,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动员全校青年团员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出彩中原的篇章中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