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仝宗莉 慎志远)历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都会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政协界别联组会,简称“下团组”。人民网盘点发现,2013年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两会都分别到6个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并作重要讲话,阐述重大政策、理念,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
具体来讲,除了每年都出席的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和解放军代表团会议,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参加了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全国人大黑龙江、湖南、青海代表团审议;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分别参加了全国政协民革、台盟、台联委员联组会,全国人大江西、广西、吉林代表团审议;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了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全国人大广东、贵州、安徽代表团审议;2013年则是参加了全国政协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全国人大辽宁、江苏、西藏代表团审议。
4年来“民生”、“生态环境”、“产业优化”、“军民融合”、“干部队伍建设”、“精神”等6大关键词是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下团组”必讲的话题。下面我们就循着习近平历次“下团组”的讲话,来探寻一下其中传递的重要讯息。
关键词一:民生
·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3年3月6日,参加全国人大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积极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13年3月9日,参加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必须坚持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2014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
·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2014年3月7日,参加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2015年3月8日,参加全国人大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2015年3月9日,参加全国人大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不能让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2016年3月10日,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
·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2016年3月8日,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16年3月8日,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
关键词二:生态环境
·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3月8日,参加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4年3月7日,参加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2015年3月6日,参加全国人大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2016年3月10日,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
关键词三:产业优化
·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抓住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这一工作重点,使我国经济发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后劲。(2013年3月8日,参加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2014年3月6日,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抓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老工业基地蕴藏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一些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3个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5年3月9日,参加全国人大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资金要向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深化创建活动,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2016年3月10日,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
·要按照“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既努力为经济发展筹集动员更多要素和资源,又着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2016年3月5日,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
关键词四:军民融合
·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2013年3月11日,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2014年3月11日,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要强化大局意识,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要强化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要强化战略规划,拿出可行办法推动规划落实,加强督导检查、建立问责机制,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要强化法治保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2015年3月12日,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6年3月13日,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