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月5日晚,英才校区学术报告厅充满浓浓的诗情画意。校党委书记周春辉为学生上《中华古诗文与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苏炜,党委委员李本、常锋、吕村与我校艺术设计学院、经贸学院、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领导班子成员和学校办公室、宣传部全体人员及来自上述四个学院的400多名学生一起聆听周书记用经典诗文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苏炜副书记主持思政课。

周书记讲思政课
周书记的思政课用经典古诗文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友善——待人之道;敬业——做事之道;诚信——立身之本;四是爱国——立德之源。

课程首先由《中国诗词大会》的精彩片段导入,在现场浓浓的诗情画意中,周书记不仅吟诵了自己喜爱的诗词,并对现场学生朗诵的自己喜欢诗词作了精彩解释,并以大家关注的河南一高校学生向校长填词求装空调一事,引入主题。

周书记讲到,开展校园诗教,传承诗词文化,是时代的呼唤,是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中华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独特的价值。励志诗词既能给人奋斗的力量,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发人去孜孜不倦地追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抚慰困境中的心灵,很多经典诗词中都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源头。
联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周书记以一首《赠汪伦》,阐释朋友之间友善;以六尺巷的故事阐释邻里友善;以《三字经》说明兄弟之间友善,以“将相和”的故事阐释同事之友善。周书记说,“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为社会,为家庭,为国家多做贡献。
周书记讲到,“敬业”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更是必不可少的为人处世之道。他用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后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历史典故,勉励师生以敬业的态度做好自己的工作,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周书记讲到,“诚信”是我们生活中的立身之本,是我们做人的最基本原则,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珍贵品格。诚信也是每个人之间相互拥有信任的法则。周书记用“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等诗句,“城门立信”“退避三舍”“一诺千金”的典故,及李白《侠客行》中“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故事,教人求真,强调诚信是立国之本。
周书记讲到,爱国”随着历史的车轮转动千年,早已沉淀为一种文化。爱国就是杜甫的忧国忧民;爱国就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爱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信念;爱国就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至死不渝……
周书记带领同学们沉浸在中华诗文的意蕴中。周书记勉励同学们说,中华诗文中有同学们没有走过的路,没有经历过的事,没有悟透的道理。腹有诗书气自华,或许在人生的某一个瞬间,它们会成为一道光,照亮你前行的路。因此不管学习生活中遇到怎样的困难、挑战,希望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一种开朗向上的精神,“诗意的栖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


师生们认真听课、记笔记,掌声不断
全场不断爆发出阵阵掌声回应周书记的精彩讲解。师生表示,周书记的思政课在古典诗词鉴赏中穿插古人的爱国、诚信故事,在当代师生的诗词唱和中流露出敬业友善,用生活中的诗词唱和彰显价值取向,方式新颖活泼,内容详实有趣,课件美轮美奂,意境深邃优美,在诗情画意中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自己会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国家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文/图 蔡明)